川辦函〔2013〕88號
綿陽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2013年度四川省綿陽科技城建設重點工作安排》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5月25日
2013年度綿陽科技城建設重點工作安排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搶抓四川省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發展機遇,按照綿陽科技城要在全省次級突破中爭當龍頭、率先發展的要求,圍繞國務院批復的《綿陽科技城發展規劃(2011—2015年)》的深入實施,堅持軍民融合、創新驅動,推動綿陽科技城開放性、創新性、突破性發展,現將2013年度綿陽科技城建設 10項重點工作任務安排如下。
一、籌備召開部際協調小組第11次會議
貫徹落實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第13次會議精神,加強與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的對接溝通,為召開綿陽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第11次會議作準備,爭取報請第11次會議事項獲得國家相關部委全力支持。加強與國務院辦公廳和科技部的協調匯報,積極籌備召開綿陽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第11次會議,研究解決推進科技城突破性發展的重大問題。(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綿陽市及省政府辦公廳、科技廳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
二、完善科技城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
組織開展推進綿陽科技城突破性發展的省、市聯合調研,著力完善綿陽科技城建設政策支撐體系。強化與科技部的協調對接,向國務院上報專題報告,爭取國務院同意綿陽科技城比照執行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相關先行先試政策。學習借鑒相關省、直轄市支持區域創新發展的做法,結合四川實際,出臺省級層面支持科技城建設的具體政策。綿陽市全面梳理現行政策,圍繞科技創新、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人才聚集和開放合作等重點,研究出臺市級層面的新政策,完善綿陽推動科技城建設的政策措施。(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綿陽市及省政府辦公廳、科技廳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三、推進科技城創新中心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省、市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各類創新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管理運行好科技城創新中心一期,進一步完善功能,加速孵化企業聚集,力爭年內入駐企業達到100家。加快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的科技城創新中心二期建設。發揮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作用,完善管理架構和運行機制,遴選并推動一批有市場潛力的高科技項目實現產業化。支持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聯合組建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開展共性、關鍵性和前瞻性技術研究開發。全面推進各園區、縣(市、區)建設各類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和企業孵化器等創新創業載體,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綿陽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擴充綿陽科技城內涵。(科技廳牽頭,綿陽市及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商務廳、省國防科工辦、省旅游局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
四、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加強創業輔導,著力招才引智和成果轉化,鼓勵創辦領辦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重點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省直相關部門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方面,給予專項資金、金融支持和項目扶持等傾斜性支持。綿陽市要學習借鑒天津市等地作法,研究制訂《加快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定》、《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幫扶科技型企業制度,向縣(市、區)、園區、院所、高校、骨干企業下達發展目標,向市級部門下達聯系幫扶目標,力爭年內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 1500家,新增小微企業1200戶。(科技廳牽頭,綿陽市及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負責)
五、推動科技金融工作
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協調機制,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提升工程,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在科技城設立科技支行或專營機構。推進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科技金融創新業務。推動建立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機制。推動科技城企業通過銀行間市場等實現多層次、多元化融資。積極支持發展各類科技保險。加強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工作評估和考核。(科技廳牽頭,省知識產權局、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四川證監局、四川保監局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六、規劃并啟動建設科技城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園規劃建設科技城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園,集中布局國防科研院所、軍工產業集團、高校和企業的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園區建設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模式。確保上半年完成園區規劃選址及與城鎮總體規劃的銜接工作,編制完成園區整體規劃并報有關部門批準。年內啟動首期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并篩選首批入駐項目。積極探索金融支持軍轉民技術成果轉化的有效方式,建立有效的對接機制。(省國防科工辦牽頭,綿陽市及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科技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七、加快建設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聚集全省科教資源優勢,省、市、高校共同推進大學科技園新區建設,力爭把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成為我國西部一流的國家大學科技園。發揮學校智力資源優勢,推動高??萍汲晒雸@轉化,建設成為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整合社會各類優勢資源,推動高校學科性公司入園孵化,建設成為國家級孵化器;發揮學校人才培養優勢,提高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建設成為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力爭年內成功轉化校內外科技成果50項,吸引 100家科技型企業入園孵化。(科技廳、教育廳牽頭,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防科工辦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
八、舉辦綿陽科技城科技博覽會
加強部委協調對接,2013年9月由省政府和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防科工局等部委在綿陽市聯合舉辦“2013中國(綿陽)科技城科技博覽會暨軍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科博會”),科博會突出“軍民融合、開放合作、創新發展”為主題??撇喜邉澟e辦技術成果展示會,邀請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上海浦東新區和合蕪蚌試驗區、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成都高新區等先行先試地區,以及十大軍工集團、國內軍民融合代表性院所、高校、企業參展,重點展示全國軍民兩用科技成果、產品及產業化項目。策劃舉辦科技成果發布與交易會,邀請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和專利權個人參加,組織技術交易專場,重點發布各類專利技術成果,促進科技成果交易轉化。策劃舉辦科技創新創業發展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圍繞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科技中介服務等舉辦論壇。(四川博覽事務局牽頭,綿陽市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商務廳、省國防科工辦等省直相關部門負責)
九、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創建四川省人才優先發展試驗區,省、市財政共同出資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領軍型科技創新團隊資助、高層次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訓等,積極鼓勵黨政機關、國防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人才雙向兼職和高層次人才流動。綿陽市出臺和實施《科技城“千英百團”聚才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細則》,年內引進國家特支計劃、千人計劃和省百人計劃等范疇內高層次人才 10名、人才團隊30個;出臺和實施《關于鼓勵各類優秀人才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的意見》,采取“政策激勵 +政治激勵 +經濟獎勵”的方式,積極鼓勵各類優秀人才向綿陽科技生產一線流動,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年內為企業生產和服務等領域的崗位一線,培養實用技能人才超過 10000名。(省人才辦牽頭,綿陽市及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防科工辦等省直部門負責)十、加強招商引資和國家科技城品牌形象宣傳堅持擴大開放合作,切實加強科技城發展重大產業支撐項目的引進和國家科技城的對外宣傳推介。綿陽市和省直部門合作,通過組織小分隊和各種推介會的形式,赴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各科技創新先行先試地區和科技型企業集中地區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推介對接,力爭年內引進投資50億元以上的科技型重大產業支撐項目5個,10億元以上的20個。發揮科技城軍工科研優勢,突出軍民融合特色,加強與知名院所、高校和企業集團的合作,特別是積極邀請以十大軍工集團為代表的央企來綿考察對接,力爭年內在綿合作實施重大項目5個。借助今年我省在擴大開放合作方面將組織和參加的民企入川、央企對接、港澳合作、西部博覽會等重要活動,將綿陽科技城作為各項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專場宣傳推介,提升綿陽科技城知名度和美譽度,塑造國家科技城開放合作、創新發展的品牌形象。(省投資促進局牽頭,綿陽市及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省國防科工辦等省直部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