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地產行業告別了高增長,該行業利潤率一路走低,從2010年起,A股上市房企凈利潤率以每年1個百分點左右的速度下滑,2015年房產行業毛利率同比下滑了7%,出現了自2012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而凈利潤增速也從以前的31.7%下滑到5%。房企已經不能再坐著掙錢了,需要“抱團”、“多元化”尋求更低成本或者更低風險的開發模式。事實上,在目前國內相對寬松的融資環境下,大型房企紛紛選擇利用銀團貸款、發債等方式來優化財務成本。
例如在2015年,旭輝公司推進境內境外“雙平臺”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境內資本市場融資成本達到同級別的中國民營房企最低水平,獲得五年期“境外+境內”低息銀團貸款,由大華銀行、星展銀行、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組成的銀團,提供總金額折合約人民幣52億資金,源源不斷的用于支持鉑悅濱江項目建設,金額為旭輝中長期貸款之最。
今年,旭輝又與12間銀行簽訂總金額為6億美元的三年期無擔保美元/港元雙幣銀團貸款協議,這是旭輝獲得的2016年首筆境外銀團貸款,系近期內房股獲得的金額最大的銀團貸。發債方面,評級良好的龍湖、萬科、世茂、保利等上市房企公司發行的公司債票面利率一般在3%-4%之間,與同期限銀行貸款、中期票據、信托等融資方式相比成本更低。
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表示,去年開始,國內房企融資途徑打開,成本也比較低。對房企來說,一方面有動力把成本低的錢拿來,先把更高成本債務還掉;另一方面目前也有動力加快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