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國內首個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由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發起,聯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共同編制。指數采用的數據源包括三大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等監管機構公開的數據,螞蟻金服、眾安保險等代表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的數據,零壹財經第三方機構的研究數據。以2014年1月份為基期(基期=100),指數將互聯網金融業務劃分成了互聯網支付、互聯網貨幣基金、互聯網信貸、互聯網保險、互聯網投資理財和互聯網征信六大版塊,包括單項業務的發展指數、整體發展總指數以及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分地區和分屬性指數。截至2015年9月,全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指數達到了316.3,是2014年1月份基期的3.2倍。這意味著,全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每月環比增速達5.9%,相當于一年翻一番。各地區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水平也存在差異。指數顯示,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福建、天津七省市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水平優于全國,其指數值顯著高于其余24省市。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業務都處在高速增長中,但相較而言,互聯網支付和互聯網貨幣基金發展比較成熟。截止2015年9月,發展指數分別為183.1和185.9。更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投資理財,發展指數則分別達到了312.2和366.3,成為全行業的新爆發點。不過指數也透露出,互聯網投資理財業務在2014年增長較快,2015年3月至9月,每月增速都在連續放緩,9月更是呈現下跌趨勢,這可能和P2P行業在2015年出現的跑路潮有關。而從年齡看,無論是哪一種互聯網金融的分業務,80后和90后都是主要的增長力量。不過指數也顯示,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60前和90后是互聯網金融縱向增長的排頭兵,說明互聯網金融正在向年齡的兩端滲透。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長李強說,指數對于政府、企業和社會都有重大意義,它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幫助企業把握熱點,適時做出經營決策,同時,也能幫助公眾更準確地了解行業,理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