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寒風凜冽,但工業項目建設的熱度絲毫不減。11月27日,綿陽市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熊貓二代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項目備受關注。
“我們生產的這款熊貓二代高端蓋板玻璃抗沖擊、抗劃傷能力提升10倍,投向市場后供不應求?!彼拇ㄐ窈绻怆娍萍加邢薰究偨浝韯⒃龠M說,這個項目將新建兩條高端蓋板玻璃生產線,新增產值23億元。
窺一斑而見全豹。站在“十三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過去五年發展,我們欣喜看到,快速發展的綿陽正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從結構看,全市制造業產值占工業比重2019年達到96.5%,電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重點產業產值占工業比重達68.5%;從成效看,綿陽成為全國2019年度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實施技術改造成效明顯市(州),是西部地區唯一獲獎城市。
從制造到“智造”,“十三五”期間,綿陽從強化頂層設計入手,加速構建“6+6”先進制造產業體系,筑牢“四梁八柱”,推動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向智能、創新、高端邁進。
完善“頂層設計”,筑牢“四梁八柱”,加速構建“6+6”先進制造產業體系
近日,綿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一份“特殊禮物”——AEO高級認證企業證書,成為綿陽唯一一家通過AEO高級認證的企業。
總投資465億元的綿陽京東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是迄今為止綿陽投資額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刷新了綿陽招商引資紀錄。從2016年10月項目簽約到2019年7月實現產線量產,備受關注。
京東方的到來,不僅彌補了綿陽電子信息產業“屏”的空白,還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先后入駐。做光電顯示薄膜的欣富瑞科技來了,做散熱膜的東旭騰達光學科技來了,提供電子級工業氣體及服務的法國液化空氣集團來了……
“巨頭”帶動下,惠科液晶面板、威馬汽車、新敏雅電池、諾思芯片等項目紛至沓來,創造了綿陽百億級產業項目引進建設的新紀元。2015—2019年,綿陽累計實施工業項目613個,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2.8%,連續3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這幾年綿陽制造業能夠破局突圍、走在前列,是靠全市上下殫精竭慮謀出來的、披荊斬棘干出來的。怎么干?統一思想凝心聚力干、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干、健全機制務實推進干。
謀定而后動。市委七屆五次全會作出“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決策部署,提出“加快建設西部先進制造強市”工作目標,在資源要素、政策措施、工作力量方面向制造業傾斜,在全市形成制造業為先的發展導向和思想共識。
如何找準方向?制定《關于加快建設西部先進制造強市的實施意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七個行動計劃》《關于加快發展創新產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我市制造業發展的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構筑起“四梁八柱”。
如何確立產業發展重點?加快構建“6+6”先進制造產業體系: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六大重點產業”,新型顯示、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5G、北斗衛星應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六大創新產業”。
如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我市建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外出招商、市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機制,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實行服務綠卡制度,定期召開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項目建設現場會進行督導,真抓實干。
部署定任務、招商引項目、調研看企業……五年來,全市上下咬定目標,凝聚共識,持續用力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
壯大企業群體,加速動能轉換,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讓“老樹”發“新枝”
1月,亞洲最先進的智能電視大規模定制生產線——“5G+工業互聯網”智能電視大規模定制生產線在綿陽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建成投產;
4月,綿陽惠科第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項目建成點亮,這標志著綿陽又一百億級產業項目順利投產;
9月,第八屆科博會“云展覽”上,綿陽高精尖企業、科研機構人氣頗高,占據展位排行榜前位,折疊屏和威馬EX6Plus等“綿陽造”占據展品訪問的流量“C位”……
這些好消息在今年內接續傳來,折射出綿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的鏗鏘步伐。
時間回到2018年10月,總投資超50億元的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破土動工,長虹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不止長虹,越來越多的企業瞄準“創新”,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綿陽的老牌制造業企業正“老樹”發“新枝”。2015—2019年,綿陽累計實施技改項目440個,技改投資年均增長9.5%,連續36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但綿陽30多家企業紛紛轉型轉產疫情防控物資:際華三五三六實業公司僅用7天就實現日產2000套醫用防護服的生產能力;優可得提前量產紅外體溫計;好醫生轉產生產一次性醫用口罩;精上縫紉機在兵裝集團58所支持下成功生產出壓條機……
作為“企業娘家”的經信部門,如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達產滿產?“我們積極落實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措施,建立‘綿陽市抗疫援企平臺’,在線為企業提供金融、用工、供應鏈配套等服務?!笔薪浶啪窒嚓P負責人說,還組織成立企業服務保障工作專班和工業企業滿產達產工作“督戰隊”,排查企業“痛點”“難點”“堵點”,精準幫扶企業共渡難關。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市場主體強,制造業才能強。五年來,綿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一手抓大企業大集團培育,一手抓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形成龍頭牽引、集群發展的良好態勢。
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千戶。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7戶、高成長型企業68戶、行業小巨人企業7戶,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加速壯大的企業群體背后,是綿陽深入實施的“三大計劃”,精準支持培育主體——大企業大集團培育“領航計劃”、單項冠軍企業培育“登峰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涌泉計劃”。
聚焦“小切口”,培育“大產業”,推動先進制造產業功能區“百花齊放”
在位于涪城臨港經濟發展區的龍華薄膜廠區,總投資36億元的龍華“鳳凰膜都”項目有序推進,5G手機后蓋復合板擠出生產線及涂覆生產線已建成投產,OLED顯示和5G通訊膜材產業化項目加快建設,2.5米寬幅偏光片基膜生產線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5G產業蘊含著巨大發展機遇,綿陽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搶抓機遇瞄準5G發力,而5G產業,也是綿陽加快發展的“六大創新產業”之一。
從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大力培育創新產業,到把“實施創新產業壯大工程”作為科技城加快發展“六大工程”之一,再到把新型顯示、5G等六個產業作為我市創新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綿陽聚焦“小切口”,通過區域集中、資源集聚、政策集成,加快培育“大產業”。
“從目前形勢看,綿陽六大創新產業總體保持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前三季度,六大創新產業同比增長1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03個百分點?!笔薪浶啪重撠熑吮硎?,其中,新型顯示產業因綿陽京東方公司產能加快釋放,同比大幅增長182.8%;北斗衛星應用產業同比增長35.8%。
在推進創新產業加快發展的同時,園區承載能力也不斷增強,園區已成為制造業發展“主戰場”。目前,全市2個國家級、8個省級、2個市級產業園區已聚集規上工業企業864戶,產業集中度達84%,較2014年提升5個百分點。
如果說,傳統工業園區是園區發展的1.0版本或2.0版本,那么先進制造產業功能區則是園區發展的3.0版本,更突出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復合,除了要求生產維度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還強調人力資源協同、研發設計、風險投資等全方位多維度的產業配套體系。
為此,綿陽依托現有工業園區,綜合考慮各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等,規劃建設新型顯示、5G、北斗衛星應用等11個先進制造業產業功能區,打造工業園區“升級版”。
先進制造業已成為綿陽經濟支柱。今年前三季度,全市11個先進制造產業功能區產業總規模實現1930.87億元;聚集主導產業企業355戶,實現主導產業經濟總規模498.18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77個,完成投資203.51億元;實現新簽約主導產業項目52個,簽約投資額達174.06億元。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新起點上,綿陽正以更開闊的視野、更長遠的謀劃、更精準的舉措,扛起制造業“大旗”,蓄勢揚帆乘風破浪,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