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四川工人日報》聚焦綿陽科發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踐行“五市戰略”,積極助推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具體實踐,進行了專題報道。
全文如下
今年7月25日至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作出了“四個發力”(即,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精準發力,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重要指示。綿陽科技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綿陽科發集團”)作為四川省綿陽市屬產業投資集團,全面貫徹“四個發力”重要指示,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方位服務綿陽科技城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產融發展之路。
聚焦科技創新 鍛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打破國際技術壟斷的醫用回旋加速器產線正式投產;解決“卡脖子”的高鋁蓋板玻璃產品市占率已達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綿陽星座”首顆衛星成功發射,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從北斗導航衛星到電量隔離傳感器,從特種鋼材到核醫療設備,綿陽科發集團充分發揮自身科創產投集團優勢,打造管理規模超300億元的基金組合,組建綿陽規模最大的擔保集團,擴容自身產融投資“能力池”,引導金融活水奔赴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主戰場”,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添注新動能。
鍛造產業體系 夯實高質量發展“強支撐”
今年11月,央視《新聞聯播》播發《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四川:從一“重”一“輕”看轉型》,綿陽科發集團參股的總投資465億元的綿陽京東方項目、總投資280億元的巨星稀土永磁新材料項目作為四川“輕”工業的代表備受關注。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綿陽,頻頻刷新綿陽招商引資紀錄,這背后正是綿陽科發集團縱深推動產融合作發展,圍繞產業新賽道和“專精特新”方向招大引強,踐行“產業強市”戰略的具體實踐。綿陽科發集團正通過培育“鎮園之寶”,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把穩科技城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
助力鄉村振興 筑牢高質量發展“基本面”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和基礎,綿陽科發集團深耕縣域合作,在綿陽三臺縣打造百億產值梓州產城新區,獲批四川省特色產業基地。深入挖掘綿陽平武縣文化古跡平武報恩寺及自然美譽“野生大熊貓第一縣”打造全新文旅IP,利用文商旅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副產品深加工和礦產資源有序利用,讓平武的青山成為人民生活提升的“幸??可健?,讓平武的綠水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活水”,用產業振興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轉化生態優勢 拓展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在綿陽科技城新區的安昌江畔,綿陽科發集團投資打造的綠植覆蓋超90萬平方米、全長超20公里的生態廊道已成為綿陽知名的生態觀景勝地,僅用三年時間,讓這里濁水變清波、綠林有笑語、舊貌換新顏,創造了新的文旅經濟增長點。今年,綿陽科發集團秉持“創造生態經濟價值煥活生態保護意識”,推出天然飲用水品牌“涪江源”---截至2023年底,飲用水已簽署采購協議4200萬元,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生態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上探出了一條成功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