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我國展覽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同時,我國展覽業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市場化程度發展遲緩,存在結構不合理、政策不完善、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為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更好發揮其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中的作用,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充分發揮失常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推進展覽業市場化進程。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倡導低碳、環保、綠色理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展覽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展覽業管理體制改革,明確展覽業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功能定位,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穩步有序放開展覽業市場準入,提升行業管理水平,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
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國展館展會布局和區域展覽業發展,科學界定展覽場館和展覽會的公益性和競爭性,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協同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環境。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展覽業發展規律,借鑒國際有意經驗,建立公平公開、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鼓勵和支持展覽業市場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基礎扎實、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展覽業體系。
發展環境日以優化。完善法規政策,理順管理體制,下放行政審批權限,逐步消除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和行業健康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形成平等參與、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市場化水平顯著提高。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規范和減少政府辦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舉辦展會,市場化、專業化展會數量顯著增長,展館投資建設及管理運營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
國家化程度不斷提高。遵循國際通行的展覽業市場規則,發揮我國產業基礎好、市場需求大等比較優勢,逐步提升國際招商招展的規模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幅提升境外組展辦展能力。在國際展覽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培育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展會。
二、改革管理體制
(四)加快簡政放權。
改革行政審批管理模式,按照屬地化原則,履行法定程序后,逐步將能夠下放的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行政審批權限下放至舉辦地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并適時將審批制調整為備案制。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行網上備案核準,提高行政許可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五)理順管理體制。
建立商務主管部門牽頭,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財務、稅務、工商、海關、等部門和單位共同參與的部級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分工協作。加強展覽業發展戰略、規劃等制定和實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六)推進市場化進程。
嚴格規范各級政府辦展行為,減少財政出資和行政參與,逐步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力度,建立政府辦展退出機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強專業化分工,拓展展覽業市場空間。
(七)發揮中介組織作用。
按照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原則,積極發展規范運作、獨立公正的專業化行業組織。鼓勵行業組織開展展覽業發展規律和趨勢研究,并充分發揮貿促機構等經貿組織的功能與作用,向企業提供經濟信息、市場預測、技術指導、法律咨詢、人員培訓等服務,提高行業自律水平。
三、推動創新發展
(八)加快信息化進程。引導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新興展覽業態。舉辦網絡虛擬展覽會,形成線上線下有機會融合的新模式。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在展覽業的應用。
(九)提升組織化水平。鼓勵多種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競爭,引導大型骨干展覽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控股等形式組建國際展覽集團。加強政策引導扶持,打造具有先進辦展理念、管理經驗和專業及鞥的龍頭展覽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和帶頭作用,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
(十)健全展覽產業鏈。以展覽企業為龍頭,發展以交通、物流等為支撐,策劃、廣告等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有力匯聚巨大的物流等發展新的需求,促進消費轉型升級。
國務院
201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