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改委大幅降低企業債審核標準、交易所新公司債新政之后,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也行動起來,銀行間債市迎來一次全面的改革和“松綁”。 據報道,交易商協會日前完成了對《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注冊發行規則》《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開發行注冊工作規程》等基礎性制度文件的修訂,其中包括對發行人實行“分層分類管理”和全面放開超短期融資券發行兩大關鍵性內容,發行的市場化程度和效率將進一步提高。具體而言,此前,債券發行人注冊發行超短期融資券(SCP)、短期融資券(CP)和中期票據(MTN)等品種的債務融資工具,均需要進行分別的單獨注冊,并有相應的額度限制。而在新的“分層分類管理”的模式下,交易商協會參考一些相關指標將發行人分為三個類別,對于其中資質較好的第一類發行人,交易商協會鼓勵其在注冊環節可實現“打包注冊”,即發行人可以注冊一個“儲架發行”的資格(DFI),涵蓋上述三個品種,并在其注冊有效期內隨時自主選擇發行融資工具,沒有注冊額度限制。不過,永續票據、資產支持票據(ABN)、并購債等產品,仍需單獨注冊。此次修訂中的另一條,即“企業注冊超短期融資券,可在注冊有效期內自主發行”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超短融是指期限在270天以內的短期融資券,一般發行人信用評級較高,可滿足特大型企業對資金的流動性管理需求,在超短融推出以來,已經有過三次擴容。在此前的第三次擴容之后,凡是發行人達到付費模式不同的雙評級中任一評級機構出具AA級主體評級,以及近三年內公開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累計達3次或公開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累計達50億元的要求,即可注冊發行超短融。業內人士分析稱,全面放開后,預計大批有流動資金需求的企業將注冊超短融,未來有可能進一步替代短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