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開 始,互聯網金融項目成為VC、PE眼中的香餑餑,其中尤以P2P項目最受歡迎。據統計,2014年年底網貸運營平臺已達1575家,相對2013年的爆發式增長,2014年由于問題平臺不斷涌現,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增長速度有所減緩,月均復合增長率為5.43%。由于互聯網金融項目兼具互聯網和金融雙重屬性,估值標準與其他項目有所不同。據悉,目前對P2P項目的估值主要依據其歷史累計交易額,但該依據是否可靠,為何不采用歷史平均交易額,卻并無解釋。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行業估值屢創新高,投資者對于該領域的投資也越來越謹慎。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28家網貸公司獲得風投融資,其中天使輪、A輪占絕大多數。隨著行業關注度的提升及更多的熱錢涌入,投資估值更是相比之前翻了幾番。創東方投資總監李享表示,現在主要問題是估值太貴,一般A輪協議出來就是1億元以上的估值,有限資金已經投不到好項目。我經歷過整個創投行業從千萬級到億級躍進的時代,以前在投互聯網項目的A輪時,如果過了3000萬的估值,比如5000萬,都會講到3000萬,而現在做A輪都是把幾億元砍到1億元,行業估值提高了5-10倍。與此同時,P2P平臺在A輪融資與B輪、C輪融資的情況截然不同,形成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據不完全統計,在A輪、天使輪獲得投資的P2P平臺多達25家,而獲得B輪融資的企業僅為6家,數量僅為A輪的25%。這也意味著愿意接盤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少。復星昆仲合伙人林濤表示,現在愿意花錢買P2P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博傻,覺得下面有人來接盤,而不是說這個東西本身賺錢,投得越多賠得越多,這種東西肯定是估值過高的。另一方面,P2P公司發展政策不明朗、風險逐漸上升,也是投資者考慮的關鍵因素。去年以來,P2P公司跑路的現象快速上升,壞賬逾期從中小平臺向一些比較知名的平臺蔓延,與P2P公司合作的擔保方也風波不斷。值此背景下,資本對待P2P項目的態度更趨謹慎,且由于P2P公司很多是在2013年興起的,今年和明年可能是P2P公司跑路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