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市委組織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正火熱籌備全球青年學者論壇綿陽科技城專場活動,9月8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專家學者將相聚綿州,與我市重點企事業單位等共謀發展,共話未來。這僅僅是我市創新探索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今年以來,綿陽市以“省級人才先行區創建”為統領,聚焦人才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工程“引留并重”、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有力、人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等精準發力,把人才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抓實抓緊,按照“總體謀劃、分類推進、引領帶動、逐步成勢”的工作思路,優先支持人才工作基礎較好、經濟社會發展特色鮮明的涪城、游仙兩地探索人才先行區建設,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探索發展模式提供“綿陽方案”。
提前謀劃,大膽描繪科技城人才藍圖。綿陽市充分發揮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指揮棒”作用,將省委組織部關于建設人才工作先行區部署納入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暨縣市區(園區)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會作重要專題傳達,研究討論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相關事宜。同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掛圖作戰,牽頭專題部署,制發《2021年全市人才工作要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市級相關單位縣市區(園區)2021年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指標體系》,單列創建省級人才工作先行區考核指標,以清單式、項目式推進先行區建設工作逐項落實到位,統籌市縣兩級力量聯動推進創建工作。此外,用好用活國家、省市區各級支持政策,支持涪城、游仙兩地圍繞本地優勢特色產業、重點區域開發等,從人才“引、育、管、用”等各個環節全方位深化人才機制體制改革,探索適宜本地人才發展新模式、新舉措,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政策布局,“一攬子”人才新政初見效。今年以來,涪城區率先出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86條措施》《大抓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18條措施》,單列人才獎扶資金5000萬元/年,人才團隊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僅今年以來就兌現科技創新、人才集聚等政策資金1760萬元,減免稅收1.6億元,引進行業領軍人才25名,引進人才以其核心技術助力所在企業實現銷售收入超10億元,新增稅收2千萬元。
游仙區先后發布《游仙區人才工作先行區創建方案》《鼓勵人才創新創業八條扶持政策》《游仙區“富樂優才”培育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全新打造“富樂英才智享卡”,持續實施“富樂英才”引智工程、“精英團隊”扶持計劃等優惠政策,累計為125家企業、2877名人才發放人才項目資助資金3080萬元。
升級服務,提升在綿人才幸福感獲得感。人才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服務環境。綿陽市規劃出總用地面積518.4畝,總投資約3.34億元,打造建成了具有“人才創新交流區、人才成果展示區、人才創業活動區”三大功能性板塊的科技城人才公園。
涪城區以關心人才為突破點,制定《關心關愛企業家10條措施》《支持企業發展26條措施》,解決企業家人才引育、子女上學等問題625項,推薦165名優秀人才為“兩代表一委員”人選。游仙區在全市首建人才俱樂部,常態化開展“周六工程師”和“周末俱樂部”活動。建立“一對一”跟蹤制度,對引進人才在落戶、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重點保障。探索在高校設立“游仙獎學金”。
同時,綿陽市還注重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建設由5G、衛星應用等八大科技園組成的中國科技城科技智谷,引進中關村、中科鈦領等優質項目孵化、高端人才引才平臺11個,新入駐長沙天儀研究院、南京硅基智能等高端人才團隊113個。另外,在校地合作方面,打造環西南科大創新經濟圈,引進全國雙創領域唯一上市企業創業黑馬,首期加速服務企業45家,構建“研發—轉化—孵化—加速—產業化”全鏈條體系。
接下來,綿陽市將以創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為契機,念好“人才經”,有重點有層次地全方位撬動人才引擎,以人才驅動引領創新驅動,打響“科技城人才”品牌,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貢獻人才力量,也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綿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