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第九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如約而至,全球目光再次鎖定綿陽,共赴科技創新之約。
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建設綿陽科技城,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綿陽的重大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今年以來,綿陽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綿陽科技城建設核心價值所在,突出科技立市、創新強市,全面提升綿陽科技城創新能級,努力為國家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供給,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當前,綿陽正處于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期。作為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展會,發端于科技城建設、始創于2013年的科博會,正逐漸成為綿陽融入全國乃至全球創新網絡、提升科技城創新能級的具體行動,匯聚優質資源要素、助推綿陽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提高科技城知名度、擴大科技城影響力的重要窗口。
以創新應變??一場主題鮮明的科技盛會,關鍵變量讓科技城持續釋放潛能
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對科技創新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將這些燦若星河的獨到見解集納起來,將會是怎樣一幅震撼的圖景?
科技與創新,始終是科博會不變的主題??梢哉f,科博會通過一次次的科技成果展示,一輪輪的科技人才交流,一場場的科技創新研討,有力促進了科技交流合作,逐步將綿陽推向了全國科技創新的前沿舞臺、匯入了全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潮流。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要求要把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長期而緊迫的重大任務來抓。
綿陽科技城如何開新局?今年3月,綿陽科技城新區正式揭牌成立,綿陽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打好科技城新區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改革開放、城市建設“四場攻堅戰”,加快把科技城新區建設成為綿陽的創新新引擎、產業新高地、城市新空間,形成綿陽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7月,綿陽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作出了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鎖定七大重點——優化創新布局、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進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動力、加大人才聚集力度、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立足實際、精準落子,進一步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
科博會如何應變局?本屆科博會以“創新引領·科技賦能·合作共享”為主題,圍繞核技術應用、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舉辦線上云展覽展示;高質量、高規格舉辦主論壇——中國(綿陽)科技城創新發展論壇,以及新材料產業發展論壇、新型顯示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兩個分論壇,邀請多名國際國內頂尖科學家、行業領域內的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開展高層次對話和深層次理論研討。
向未來進發??一個開放共享的合作平臺,為綿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伴隨著工程車輛、機械設備的運轉轟鳴聲,9月6日,年產5000萬平方米偏光片的杉金光電綿陽偏光片項目和總投資50億元的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項目,在綿陽高新區落地開建。
無獨有偶。近年來,一批批科技創新項目在綿陽科技城不斷涌現——中電科九所磁性材料產業園一期等項目建成投產、激光產業園等項目成功簽約并開工建設、科學城醫院核醫學中心回旋加速器項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企業興則產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今年上半年,綿陽規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產值增長36.3%,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6.3%;規上高技術產業企業產值增長44.1%,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0%,兩項指標占比均居全省第1位;7月,國家工信部公布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我市16戶企業榜上有名。
從結果往回溯源。從接過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這一國家重任那一刻起,20多年來,綿陽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截至2020年底,綿陽擁有國家級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15所,兩院院士28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23.7萬;“十一五”以來,綿陽累計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64項,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在科博會這一極具影響力的科技盛會帶動下,創新要素在綿陽加速聚集,“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始終保持在6.5%以上,居全國領先行列。同時也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累計實施省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650余項,累計培育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力的重點創新產品60多個,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與此同時,眼下這場激蕩綿陽的“產業聚變”,也離不開科博會這個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不可否認,正是在前八屆科博會簽約的3171個項目的拉動下,綿陽經濟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為綿陽高水平建設中國科技城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如今的綿陽,早已成為大項目青睞的“投資洼地”,創新資源集聚的“產業高地”。
與世界牽手??一次線上線下的對接融通,“云展會”讓綿陽朋友圈越來越大
作為綿陽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最佳平臺,9年來,科博會用“合作共享”一次次推開綿陽科技城開發開放、轉型升級的大門,“叩門”方式也在改變提升?!霸贫斯湔埂薄霸贫藚薄霸贫撕灱s”……疫情之下的第九屆科博會采取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著力打造更具特色、更有實效的科技博覽盛會。
一個更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平臺在發展、壯大。
“改變”在形式上,本屆科博會充分運用5G、云計算、AI及大數據等技術,通過3D、VR等方式,為大家呈現科技含量高、視覺沖擊強的云上展覽體驗。
“提升”在展品上,將組織國家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以及西門子、華為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將攜最新科技成果參展,航空純電推進系統、“奮斗號”深海潛水器等一大批科技創新產品集體亮相。
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海內外賓朋齊聚、共商合作發展。
國內,有重慶市、四川五大經濟區21個市州將組團線上參展,現場參會;國際,有匈牙利應邀擔任主賓國,組織該國電子信息、智慧城市等9個方面的前沿科技成果、尖端科技產品線上參展,并舉辦匈牙利—綿陽醫療創新設備推介會與合作視頻論壇。
零距離鏈接世界,科博會邁出更加穩健的步伐。而會場之外,一場更大規模的開放綿亙多年,方興未艾。
中央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省委作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等重大部署,為綿陽加速由西部內陸走向開放前沿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年來,綿陽以經開區、高新區等開發區為載體,著力加強外向型產業園區建設,加快中德(綿陽)創新產業合作平臺、歐盟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科技城對外開放“橋頭堡”,世界500強、國內500強、知名企業紛紛聚焦綿陽、鎖定綿陽,為塑造全省立體全面開放格局中的“綿陽經濟版圖”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博”采眾長??撇賳⒊?,勢必匯聚起全球創新驅動、合作共贏的強大力量。